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饶毅又发话:非理性站队,对国家有巨大的危害性

2021-10-19| 发布者: 九州星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作者简介:饶毅,1962年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未来论坛咨......
宁波市私家侦探调查

作者简介:

饶毅,1962年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知识分子》主编。他是“海归”科学家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回国后因为多次放言无忌、“多管闲事”终于遭遇麻烦,令人意外的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随即他公开宣称自己今后永远不参加院士评选。由于性情过于耿直,经常四处抨击科研界乃至社会的歪风邪气,被称之为“饶大炮”。也有人称之为“中国科学界的彭大将军”。

1991年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哲学博士。1991年进入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脊椎动物神经诱导的分子机理。1994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领导独立的实验室。2004年起任(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饶毅决定回国,受聘出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一百多年来,德国、意大利、俄国、美国,其国内人群多少次为不同事情站队,留下了多少后悔和冤枉。

中国也不例外。留下的,恐怕不止后悔。

饶毅在做演讲

读到一本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WernerHeisenberg,1901-1976)传记。他二十岁前后的几年,曾经积极参加当时变化眼花缭乱的德国社会,但发现还是物理学才有永恒的意义。他的故乡慕尼黑经历了斯巴达克斯主义、赤卫队和希特勒啤酒店等错综复杂的冲击,他的参与影响不了两个极端。

在科学上,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些德国物理学家发起过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冲击,因为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以普朗克为代表,包括年轻的海森伯等,坚信科学,尊重爱因斯坦,为德国历经磨练后在一定程度保存了相当的科学标准、学术传统。

站队容易,风轻飘飘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可能群体急切站队是一个重要因素。没看清楚风的来源,或把误解当成起风了。急切地支持自认为的“此方”队友,精神可嘉。

人在社会,不是不能站队,但也要有好的队、好的队风。

一个好的队,不能说自己的队友不能被批评,错了也不能批评,甚至要求改变对错标准。而是好的队友主动说我们队友确实有错误,但可以说瑕不掩瑜、或认为后面二十年的行为足以弥补以前的重大学术过失。

一个好的队友,不能看着全队的队友支持自己的过失,应该主动认错。

如果认为,“此方”的人可以违反“不造假、不抄袭”的标准,那是毁灭“此方”的最佳办法。

如果认为,“彼方”的人不能违反“不造假、不抄袭”的标准,那是积极参与建设“彼方”的质量。

为了站队而废弃学术标准的,恐怕不是良性的队伍,至少不太可能是长期良性的队伍。

学术标准对中国的重要性

学术标准,百年未变。

基本学术标准——不抄袭、不造假——至少两千年未变。

中国的科学,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有非常大的投入的增加。

今天的中国,对科学有很大的刚需。

中国科学发展的最低底线是:不造假、不抄袭。

如果这两条做不到,或者可以因人而异,那么中国科学就会有问题,中国的学术就会有问题,中国的文化建设就会有问题。

作者:饶毅

来源:饶议科学

《科普不需要教主》

节选:

科普的本质是科学,科学的本质是尊重事实。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尊重事实,而不要过度崇拜任何人(无论他是诺贝尔获得者,还是某个大学的校长、某个所长某个知名教授。如果你特别崇拜某个专家,他的书上的每一个字你都要复制下来,那样又沦落为宗教了。)

《饶毅: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美国有个典型的说法,叫“美国梦”:一个赤手空拳的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美国的环境中,获得某个方面的成功。

这个美国梦,不仅用来激励移民和普通人,也用来说明美国体制对于个人发展的优越性。

我希望,本世纪的华人能创造一个“中国梦”: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群体幸福的中国,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

在这个前提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国:失去的是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获得的是以个人与群体共同幸福为自豪的“中国梦”。

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饶毅教授

在这个前提下,我也希望归国者和国内的人成为同志: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

如果大家携手并肩,有可能以中国为基点推动人类进步。

《饶毅: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

节选:

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也就是转基因生物,其原理与重组DNA技术同样,重组DNA是需要导入细菌以便大量生产。1978年,Genentech用此技术,通过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所有公司用的大肠杆菌,都是经过筛选,不会对人致病。

世界上所有的胰岛素都是转基因产品

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将特定基因转入农作物,用来改进农作物的抵抗力(比如抗病虫害),以便提高产量。这种能抵抗农作物病虫害的基因,其产物对人体完全没有作用,因为这些转基因产物的靶点只存在于农作物的致病害虫。正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对人的细胞毫无作用一样。在农作物转入特定基因,也改善其营养价值(如维生素)。

转基因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有利环保。2010年美国科学院报告,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提高,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饶毅:国家警惕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

节选:

太监化对社会有多方面的危害。社会重大问题,本需多方面积极参与,提出多种方案,在争论和批评后提炼出实用部分,经过探索而推广。太监化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帮上级的忙,只是给上级撑一时的面子,更不为国家长远着想,只顾监管、压制下级,只顾将责任都往上推,出了事情大家听之任之,多层面呈现外战外行、内战内行,长期内斗、热衷内斗。

《施一公和饶毅,中国当代的胡适和鲁迅?》

节选:

在北京大学工作的饶毅,他的性格看似彬彬有礼,其实比较激烈,他更类似于鲁迅一类的思想家。

《施一公:我曾经对饶毅这个人印象不佳》

节选:

我从小有点清高的毛病,很少会长期佩服一个人。但经过十多年的接触和了解,我从心里敬佩饶毅。首先是他的学问。尽管饶毅花了很多时间去管那些和他“似乎不太相关”的事情,但他是我认识的在科研上最富有创新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思维总是比普通科学家多想两个跨度、聚焦在一些重大的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上。他读很多原始文献,即便是出行也总是带上一本《自然》、《科学》或《自然-神经科学》阅读。其次是饶毅的为人,我不敢说我完全理解饶毅,但十多年来我看到的是一个正直、智慧、敢言、有思想、有远见、心口一致、忠于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家。

饶毅说话或做事从来不会故意讨人喜欢,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则,并严格按照这些原则来做事,即使这意味着他的所作所为会引起别人的误解。回国六年来,我对逢场作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早已见多不怪了,也逐渐理解为何有人在不同的场合会适当改变说话的角度,“曲线救国”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但饶毅似乎不会改变语气和讲话方式,对所有人的态度总是不卑不亢。我相信,饶毅讲给博士生听的观点会原原本本地告诉同事、媒体、和领导。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饶毅在领导面前奉承拍马、也从未见过他对学生声色俱厉。饶毅总是用相对平稳的语调说出他信奉的、不是人云亦云的观点。

《科学巨星施一公和饶毅,他们哪个更厉害?》

节选:

据说,当初饶毅没有当选中科院院士,是因为有的院士的朋友以及学生被饶毅揭露过问题,所以故意不投他的票。而饶毅由于没有当选院士,就非常的生气,不顾朋友的反对,公开声明说他今后不再参加院士评选,其性格刚烈可见一斑。这种赌气行为,让很多人都替他惋惜。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西方科学家大部分不信宗教》

节选:

如果华人生物学大部分信宗教才奇怪,多数不信是自然的,恐怕也与圣经第一章写了可以被证伪的genesis有关,圣经多此一举导致后世可以知道其问题。

穿着红色衣服的饶毅

华人其他学者对此问题经常朦朦胧胧,恐怕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特殊传入方式有关。因为早期带来科学和现代教育的人是西方传教士,因为传教士设立的大学对中国影响很大。所以,在中国接受现代教育与西方宗教有正相关,所以,导致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被误认为是简单的正相关。在西方以前也有过,而近一百多年来,宗教与科学进步在西方是负相关。

上世纪最聪明的生物学家,英国的FrancisCrick,公开反对宗教。剑桥大学设立丘吉尔学院的时候,例行公事建立其教堂,Crick写信反对。Crick对宗教还有一个俏皮话的讥讽。儿童不宜,在此从略。

《“转基因水稻之王”张启发接受人民日报专访,饶毅施一公力挺》

节选:

从事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饶毅说,此前他不愿介入转基因的讨论,因为据他观察,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反对转基因的人当中,迄今没有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他认为,大众对转基因作物持谨慎的态度,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要求高、要求严,是非常自然、合理的。“但是,过激批判转基因作物,甚至以毫无依据的说法打压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饶毅

饶毅指出,欧洲确实有少数人反转基因、反对所有新技术,鼓吹有机食物。“有机食物不是新东西,就是中国传统模式的种植产物。在耕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条件下,产量极低的有机食品只能满足少数有钱人的需要。”

对于“不吃美国转基因食品”的主张,饶毅认为,这丝毫不能影响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转基因大豆。由于中国没有搞转基因大豆,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成本高,巨大的需求缺口只好靠美国物美价廉的转基因大豆来弥补。“反转基因只会减慢中国新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帮助国外大公司扩大垄断。所以,一些人士貌似保护中国人民,其实后果只能是损害中国自身发展,使中国长期依赖进口国外产品。”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如今,在这个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核心技术是无论如何也买不来的。”张启发不无忧虑地说,如果因为这些质疑而影响到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延缓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削弱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最后落入花费巨资却购买不到国外核心技术的怪圈,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才是最可悲的。

《转基因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是什么样的人?记几件过往逸事》

节选:

2012年10月2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办一场世人瞩目的颁奖典礼,会场的屏幕上打出几个大字:知识创造未来、2012知识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主持人宣布,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走进科学》主持人张腾岳、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等十位知识人士获得“2012年度知识中国人物”。当主持人邀请饶毅教授上台领奖的时候,会场前排靠左的两位在悄悄的议论。其中一个说:“看啊,这个就是著名的'饶大炮',历来以多管闲事著称,他是什么都敢问,一条汉子!”另一个说,“额,过去仅闻其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终得一见哎。”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步伐矫健地迈步上台,此人中等身材偏瘦削,身穿宝蓝色对襟袍褂,圆圆的镜框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贯的招牌式憨态可掬。他正是早年辞去美国西北大学研究所副所长职务,毅然归国报效,以犀利耿直言论搅动科学界,管闲事永不疲倦精力四溢,被人称之为“科学顽童”的国际知名生物学家饶毅。

“科学顽童”饶毅

众人瞩目下,饶毅“蹭蹭蹭”流星大步来到颁奖台的中央,半弯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奖章。典礼主持人正要向他道贺,饶毅说,先让我说几句吧。他这时候脸上微笑已经不见了,而是一副严肃的表情。饶毅语气刚铮地说,“我今天拿到了这个奖,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但是,有更多的科学家的工作没有得到尊重。”饶毅的眼光向台下扫了一下,停留前几排片刻,那里正坐着两位来自湖北的两位教师。饶毅突然加重了语气,语调也高了几分,“诸位朋友,在2008年发生了‘湖南黄金大米事件’,这个事件过去了4年多,很多人受到了处罚,但是社会上有人在抓住这件事情做文章,制造出种种的谣言,让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遭遇了近百年来的最大危机。”饶毅继续说道:“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时,还有人把轨道扒掉,说影响了中国龙脉,当然那段时期是短暂的,我也希望这件事是短暂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态并没有朝着饶毅期盼的方向发展。从事基因农业研究的科学家们正遭受持续不断的污蔑。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放弃了他们的专业,有的大学都好几年招收不到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饶毅继续说,做错了事情就得处罚,我坚决支持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理结果,但是转基因技术本身利国利民。可是这些年来,就有一些人借用“黄金大米事件”挑动了不少谣言,说什么“转基因是造成XX能力下降”,这些话都是被捏造出来的,是伪科学!这件事的影响力太大,后果太惨重了,我们的民众被煽动转而不信任科学,让中国遭遇了近百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这一小部分人长期对转基因进行攻击,导致一般民众产生误解。我对此深表痛心!

听了饶毅在台上铿锵有力地“讨伐檄文”,典礼会场的那两位教师,其中一位姓孙,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呵呵,还有人说张启发老师靠这个从美国人那里领钱,真是胡说八道。”坐在旁边的季老师说,“真是胡说八道!1986年,张老师当时在美国深造,美国的科研部门很重视他这样特别优秀的人才,直接给张老师开出月薪2000多美元的高薪,但是他直接拒绝了邀请,毅然回到了母校,拿着每月区区几十元人民币的工资,从事着他喜爱而执着的科学事业。要是爱财,他本可以留在美国享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九州星商务网 X3.2  © 2015-2020 九州星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