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刘伯承说抓活的,毛主席要他带上镣铐,此人究竟是谁?

2021-12-08| 发布者: 九州星商务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1948年7月,王近山接到了刘伯承元帅、邓小平同志等人的命令,以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为主力,其余数支部队为掩......

1948年7月,王近山接到了刘伯承元帅、邓小平同志等人的命令,以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为主力,其余数支部队为掩护,发动了襄樊战役。

此战最终以我军胜利而告终,王近山不仅大破敌军,还俘虏了一位国民党高官,蒋介石的亲信——康泽。

而就在他思量着该如何处理这个人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刘伯承元帅和毛主席的急电。

刘伯承元帅言简意赅的嘱咐不要杀,留活口,毛主席更是表示给他戴上镣铐,好生看管。

那这位叫做康泽的国民党高官究竟有何特殊,以至于竟能引得毛主席和刘帅的高度重视?这人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少年谄媚,平步青云

由于头脑灵活,又有少年心气,又受到了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康泽少年时就立志报国,要闯出一番威名,因此20岁中学毕业后,他直接就报考了黄埔军校。

1925年康泽顺利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3期学员,由于当时汪精卫在国民党中极为得势,所以康泽就有意对他进行模仿,平日里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与汪精卫如出一辙,以至于在校期间康泽便大出风头、很多同学支持。

但康泽在出风头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刻苦学习,经常在课余时间里翻看进步书籍,以及校长的训话笔记。

这在蒋介石心中留下了个非常好的印象,在康泽军校毕业后,蒋介石直接推荐他进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深造。

1927年10月康泽回国后,蒋介石直接将他安排到了自己身边当参谋,不可谓不重视。

康泽也很好地把握住了蒋介石的心思,为了博取蒋介石进一步的信任和支持,康泽在反革命的过程中是竭尽全力,以至于蒋介石后来成立复兴社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康泽的提名,康泽本人更是成为了复兴会的骨干。

虽然名义上这个会议的纲领是“驱逐倭寇,复兴中华,平均地权,完成革命”,但这些不过是场面话,康泽也敏锐意识到了口号其实才是这个组织的真谛,即“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

于是在这之后他再度化身反攻先锋,官职一路升迁,他本人也愈发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以至于后来军统体系中有着“戴康二老”的说法。

这里的“戴”指的是国民党特务之王戴笠,而“康”指的就是康泽,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康泽逐渐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积极反革命,别动队逞威

虽然蒋介石名义上是复兴社的社长,但是公务繁忙的他自然是没时间处理他多的事,所以后来他将复兴社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作为政训系统交给了贺衷寒,一部分作为特务系统交给了戴笠,而最后一部分则是交到了康泽的手里,这部分的名字命名为“别动队系统”。

所谓“别动队”,最早的时候其实指的是蒋介石为了扩军反共而成立的“底层军官训练班”,专门拿来培训反革命的下级军官的。

后来复兴社建立后,康泽就开始利用这一点,替蒋介石培植特务组织,这个组织中的人大抵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有着正式军官的身份,从明面上进行反革命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暗地里前往那些红军战士撤离的地区,以见不得光的手段对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

别动队系统中的人并不算多,但是大多都受过专业的理论教育和严格训练,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些人不仅暗中污蔑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而且还会与一些其他反动势力相结合,肆意逮捕、拷问共产党员和一些进步人士。

也正是因为这个组织穷凶极恶,建立了很多特殊的“功勋”,所以颇得蒋介石赏识,蒋介石甚至亲自许诺,

“为保证别动队成员顺利执行任务,所有车辆皆应给予配合。”

至于康泽本人就更不用说了,靠着这些“成果”,一跃成为了蒋介石面前的大红人,在当时所有军官想要会见蒋介石都必须提前申报,得到蒋介石批准才能进门,可唯独有两个人是例外,一是戴笠,二就是康泽。

突如其来的权势让康泽异常膨胀,即使是昔日长官和有恩于他的旧友,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以至于国民党众人皆说他“忘恩负义”。

康泽非但不以此为耻,反而还引以为荣,将自己视作蒋介石座下鹰犬,为吹捧蒋介石还特意编了这样一首歌,

“蒋公中正,今日救星,我们跟他前进!前进!复兴!复兴!”

康泽的这些做法固然让他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和垂青,却让他的名声彻底损害,不仅国民党人士憎恶他,国民党内部也轻视他,就连普通民众都因为别动队所作所为对康泽有强烈不满。

这也就有了抗战胜利以后,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要求蒋介石“交出康泽,让他接受应有的审判”一事。

一心想在国民党内部树立威望,从而搞独裁的蒋介石,自然是不会答应民众的诉求的,所以他找了个借口将康泽给送到了国外。

直到1947年,耐不住寂寞的康泽才回到了国内,然而在此后二十年里,他一直都在悔恨自己这个急于回国的决定。

战败被俘、接受审判

康泽之所以会急于回归,是因为他以为国民党能够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取胜,所以他回归后直接找到蒋介石,表达了自己想去战场上的意愿,可是蒋介石这一次却没有那么轻易的答应他,反而是显得有些苦恼。

这份苦恼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当时军队里面的“蛋糕”基本上都已经分完了,各大派系在蒋介石眼中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均衡”,从哪里给康泽弄个职位出来就成了个问题。

二则是当时解放战争政治激烈的时候,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预测,让蒋介石心中烦闷,无心处理康泽之事。

而康泽也一直想着能捞军功,所以对于蒋介石提出的职位都一再拒绝,这样的行为也惹恼了蒋介石,蒋介石明确表示让他自己选,最终实在没办法,康泽前往了襄樊第十五晋绥区担任司令员。

只可惜此举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康泽虽然从黄埔军校中毕业,但是在那之后一直都是从事的政工工作,根本不会带兵打仗,他以为进入军伍之中混混军功就行,却没想到襄樊局势很快就忙得他焦头烂额。

王近山带队进攻襄樊地区后,面对人数远多于己方的部队丝毫不怂,先是刀劈三关,陆续躲起了城西屏障琵琶山、真武山和西门外的铁佛寺,紧接着又单刀直入,直捣西门,直接一举攻入了襄樊城。

国民党残部眼见兵败四处逃窜,就连康泽也狼狈地躲进了一处坑道里,只可惜最终他也没能躲过我军的搜查,惨遭俘虏。

在抓到康泽后,王近山是比较意外的,也曾想过直接杀死这个刽子手,只不过刘伯承元帅和毛主席先后发电来此,让他暂时扣押住康泽,言明活着的康泽比死去的他更有意义,康泽这才侥幸保得一命。

康泽被俘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国民党军心愈发动摇,可谓兵败如山倒,蒋介石也没想到康泽这么没用,兵败也就算了,还惨遭俘虏,成为了国民党之耻,一时间蒋介石是被气的几欲吐血,而康泽心中也是万分悔恨,恨自己为何要忙于回国参战。

后来,康泽在被审判后丢进了监狱之中,直到1963年特赦才得以从监狱中出来,只不过由于他晚年重病缠身,所以1967年就在北京病逝了,就此结束了自己曲折的一生。

纵观康泽一生,少年得志、中年骄横、晚年凄凉,可以说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倘若他少年得意时没有走错路,没有紧跟蒋介石来博取富贵,反而跟着三民主义的引导去进行革命,结局是否会有不同呢?


卡农资讯 http://kriyoga.c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九州星商务网 X3.2  © 2015-2020 九州星商务网版权所有